①歐洲制藥集團正面臨巨大威脅,主要來自特朗普和衛(wèi)生部長提名人選小羅伯特·肯尼迪未來的政策主張; ②特朗普的勝利已經(jīng)導致歐洲六大制藥公司市值損失860億美元,占其股票價值的6%; ③為減輕風險,歐洲制藥商或考慮增加美國制造業(yè)投資或并購交易。
財聯(lián)社11月29日訊(編輯 周子意)目前,歐洲諸多制藥集團正面臨著來自美國的巨大威脅。
當選總統(tǒng)唐納德·特朗普和他提名的衛(wèi)生部長小羅伯特·F·肯尼迪兩人都兼具了“美國優(yōu)先”的民族主義和反制藥商情緒,這種組合對于擁有4800億美元市值的諾和諾德、2300億美元市值的羅氏集團、以及其他制藥公司來說,威脅更是翻倍。
而減輕這些風險的最佳方法是接近問題的根源。分析指出,或許更多的美國制造業(yè)投資,甚至是并購,可能會對這些公司的未來前景有所幫助。
諸多威脅
特朗普的勝利給制藥商帶去了巨大損失。自大選前一天以來,諾和諾德、羅氏、諾華制藥、阿斯利康、葛蘭素史克和賽諾菲這六大歐洲公司總計損失了860億美元,占其股票價值的6%,而美國主要公司的總跌幅僅為2%。
業(yè)界普遍恐懼的一部分與衛(wèi)生部長提名人選小羅比特·肯尼迪有關,因為他不信任制藥公司,尤其是疫苗。歐洲制藥商的消息人士稱,他們擔心肯尼迪的反科學立場、以及缺乏公共衛(wèi)生意識。事實上,美國制藥商應該也有同樣的感受。
然而,令一些歐洲同行更為困擾的是,特朗普和肯尼迪的議程可能有反歐洲的傾向,也就是美國優(yōu)先的民族主義。
今年9月,肯尼迪指出,立法者應該限制藥品價格,這樣制藥集團就不會向美國患者收取比大西洋彼岸更高的費用。他在一篇評論文章中寫道,這種差異與一個事實有關,即歐洲國家衛(wèi)生當局傾向于代表整個地區(qū)與制造商談判,從而使它們能夠保持低價,然而這在美國是不會發(fā)生的。
當時,肯尼迪還以諾和諾德的減肥藥物Ozempic為例,指出它在德國的價格是美國現(xiàn)行水平的十分之一,并表示藥瓶價格這對歐洲人來說是一個敏感的領域。
與此同時,特朗普可能征收的普遍進口關稅可能會打擊制藥集團,這會導致它們在美國的競爭力和盈利能力遭到嚴重破壞。
2023年,歐盟有33%的藥品是出口到美國的,美國通常是世界上利潤最高的市場之一。但若是將特朗普的關稅政策考慮在內(nèi),那么除非制藥商能夠?qū)M議中的10%到20%關稅的成本轉(zhuǎn)嫁出去,否則他們在美國的利潤底線將受到打擊。
有何解?
矛盾的是,解決美國所有這些問題的解藥在于美國這個根源。
歐洲制藥商需要更加美國化:其一是促進美國的制造業(yè),從而避免關稅,這很難在短時間內(nèi)完成,但是做出大量的承諾并選擇一個新的建址地點可能會贏得新政府的支持。
其二,并購交易也會有所幫助,例如諾和諾德母公司諾和控股(Novo Holdings)今年2月表示,將斥資165億美元收購美國合同藥品制造商Catalent,這意味著這家丹麥巨頭為自己買了一個方便的關稅對沖工具。不過這種策略的唯一問題是,并購在美國并不便宜。據(jù)媒體當時估計,諾和的投資回報率將低于3%。
此外,另一種策略是,歐洲制藥集團利用并購從根本上改變其收入結構,而不僅僅是擴大生產(chǎn)規(guī)模。例如,選擇從眾多以美國為重點的大型、快速增長的生物技術集團中收購一家,這個想法將啟動從歐洲制藥商向美國制藥商的轉(zhuǎn)型,將主要高管調(diào)往紐約,甚至在那里上市,將是順理成章的下一步。
沒有人確切知道特朗普會對關稅或藥品價格采取什么措施,而這些影響將如何波及世界其他地區(qū)則更加不確定。但投資者似乎確信,歐洲制藥集團的表現(xiàn)將最為糟糕,這就讓其更有理由轉(zhuǎn)向美國。